由過濾除塵的機理克制,附灰層在實際除塵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在過濾除塵運行中,從氣體中捕集的塵粒均勻地降落依附在
濾袋表面上,逐漸積累成附灰層,處在外表面的是不斷變化的,稱為表面附灰層,暫時附灰層或不穩(wěn)定附灰層,還有極少量細塵,深入
濾袋內(nèi)部,或停留或逸出,在正常運行時,每次清灰均被清除下來;每次清灰后均保留下來的稱為剩余附灰層或穩(wěn)定附灰層。附灰層由大小不同的灰塵顆粒組成,具有各種孔隙,在正常工作情況下,它影響
袋式除塵器的除塵效率和阻力,決定運轉(zhuǎn)性能,濾料是形成粉塵層和支撐粉塵層的骨架,即起到加厚濾料和提高除塵效率的作用。
濾料在運行過程中,在不同狀態(tài)下其分級效率不同,清潔濾料(新的過剛清灰過的濾料)的濾塵效率最低,積灰后才能逐漸增高,清灰后又降低。可以看出,對粒徑為0.2~0.4um的粉塵,在不同狀況下的過濾效率最低,這是因為這一粒徑范圍內(nèi)的塵粒處于慣性碰撞和攔截作用范圍的下限,擴散作用范圍的上限。
不同結(jié)構(gòu)的濾料在清灰后的效率降低值也是各不相同的,素布(連續(xù)纖維織布)結(jié)構(gòu)的濾料,清灰后附灰層受到破壞,過濾效率顯著下降;絨布和氈結(jié)構(gòu)濾料,剩余附灰層因在絨毛間能較好的保留下來,所以清灰后效率下降不大;而氈類濾料,由于其自身纖維形成了密致的空間結(jié)構(gòu),形同永久附灰層,所以清灰時對效率的影響不顯著。
濾料的粉塵負荷(kg/m2)和除塵效率曲線,表明效率隨粉塵負荷增大而增大,絨布比素布效率高。
織物通過“起絨機”扯裂表層纖維而造成絨毛,稱為絨布,一般多采用單面起絨;未經(jīng)起絨的織布,稱為平布或素布。絨布的透氣性較素布好,處理風(fēng)量也較大,容塵量較高,能夠形成多孔的附灰層,因而凈化效率高。起絨的纖維末端常聚集電荷而吸附粉塵,形成負荷增加,效率升高。對于單面絨布,捕塵效率還與含塵氣流的方向有關(guān),當(dāng)氣流由不起絨測流入時,除塵效率要比從起絨測流入時高。
較絨布的除塵性能進一步提高的針刺氈或名濾氣呢,迎塵面進行表面處理,清灰時附灰的剝離率更加提高。